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民生周刊 | 毕节:山村也有了科学育儿

2021年9月,毕节试验区“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项目落地,通过综合实施从出生到就业的全生命周期试验项目,为农村地区0-18岁儿童的每个发展阶段提供营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服务。


这是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贵州省毕节市过去实施的各个儿童发展项目的统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近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对毕节儿童示范区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服务进行报道。


以下为文章全文。



自“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落地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贵州毕节的社会试验已经进行了10年。


从建设山村幼儿园到入户早教,再到去年9月份成立“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贵州毕节在探索一条乡村儿童发展的道路。


“儿童早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我们要重视儿童的早期发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说,“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尤其需要重视,因为农村家长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而且目前我国村一级儿童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足。”


大量实证研究和国际经验表明,投资困境儿童早期发展,在他们成长的早期对营养、健康、教育等进行积极政策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困境儿童发展的不利地位,比儿童成长后期的补救性干预效果更好、收益更高。


山村有了幼儿园

父母不在身边,奶奶甚至太奶奶照顾七八个孩子,村里没有幼儿园,到乡镇上幼儿园太难……2012年,“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进入贵州毕节时,这是当地的普遍现象。


“贵州毕节的学前教育基础非常薄弱。在我们所有的项目县里,那里的条件也是相对较差的。”方晋说。当时毕节市的学前入园率是62%,但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城区和乡镇,村里的幼儿园很少。


当时,贵州毕节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曾发生多起轰动全国的悲剧事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调研发现,低龄留守儿童缺乏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加之亲情缺失,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自卑、胆怯、交流困难等早期发展障碍在贫困山区的幼儿中十分普遍。

“山村幼儿园计划”支持毕节市织金县和七星关区在村一级开设山村幼儿园。项目将农村闲置校舍、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等已有场地资源适当改造,作为幼儿园场地,从当地招聘大专、中职幼师专业毕业生,作为幼儿教师。


在农村,要招到合适的幼儿教师并不容易。方晋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师资是最大的难题。“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点按照约 1:20 的师幼比例招募教师,但山村条件比较艰苦,刚开始很少有专业的幼儿教师愿意留下来。为了突出奉献精神,山村幼儿园教师又被称为“幼教志愿者”。


“我们很少在硬件上花太多钱,而是优先保障幼教老师的人力资本投入。”方晋说,山村幼儿教师入职后要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一方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为山村幼儿园老师提供“一村一园”空中课堂等线上、线下培训;另一方面,县教育局也会组织县级示范幼儿园定期对山村幼教老师进行培训。


据了解,一所山村幼儿园一年的投入约为 3 万至 5 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幼教志愿者补贴和培训。


目前,织金县有山村幼儿园200所,七星关区现有山村幼儿园270所,实现了山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0%以上,也帮助提升了毕节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水平。



入户早教

“山村幼儿园计划”实施几年之后效果显著,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刘蓓发现,在学前教育阶段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儿童进行干预,实际上还是晚了,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在出生至3岁大脑发育和早期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稳定的照料者,缺乏有质量的陪伴,甚至看护不当,早期发育滞后风险很高,与县城及城市同龄幼儿的早期发展差距在步入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出现。

2016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与毕节七星关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七星关区的大银镇开展“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项目试点。


这个项目是在村一级聘用育婴辅导员,以入户家访的方式,对幼儿及其看护人提供养育指导,通过游戏、阅读、唱歌、运动等活动,指导看护人在家里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陪伴孩子,与孩子互动,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育婴辅导员每周入户家访一次,每次提供60分钟左右的指导。在大银镇,所有年满6月龄的幼儿即开始接受入户早教,直至年满42月龄。


育婴辅导员多从本村招聘,大银镇新丰村的张永珍便是其中一员。她开始只是想就近找一份工作,也方便照顾自己的孩子,很快就被这份工作吸引了,“家访工作让我学习了早教知识,更好地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帮助了村里很多孩子。”



入户早教工作刚开始时也遇到了很多阻力,有些家长因为太忙不配合,有些家庭孩子太多,早教活动开展起来很困难。张永珍记得,村里的铭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奶奶成了看护人,但奶奶平时忙于农活,不愿意参加早教活动,头两次勉强答应,后来就避开了。每次打听到奶奶在家休息的时候,张永珍就上门了,带着孩子活动。有时甚至跟到地里,在树底下带着铭铭做游戏。随着铭铭搭积木、数数、画画等做得越来越好,奶奶对她越来越热情,逢人就说早教好。


5岁的丹丹曾经也是入户早教对象,现在她还会陪着两岁的妹妹一起做活动。她家有兄弟姐妹6人,父母都是残疾人,在家务农,生活捉襟见肘。每次育婴辅导员朱玉米去家访,只能坐在地上或床上开展活动。“但孩子们见到我都很开心,会围过来看看我带了什么玩具和绘本。”她会让用双手撑在地上行走的母亲也认真看示范,带孩子玩起来。


能给这个家庭带去欢乐,朱玉米觉得很开心,她发现孩子的母亲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她走后也会跟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游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第三方研究机构于2022年6月联合开展的调查和儿童测评表明,接受项目入户养育指导等干预措施的儿童在认知能力、表达性沟通、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项目儿童各个发展方面的指标都优于非项目儿童,项目的早期发展干预是有效的。”方晋说,在此次调查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大银镇表现突出,在0~3岁儿童综合发展方面,大银镇在所调查的毕节市15个乡镇中位居第一。


“其实不只是儿童成长了,家长,还有包括我在内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毕节市七星关区卫健局陈让军说,“以前我们认为3岁以内的孩子只要管好吃喝拉撒就行了,农村的早期教育是一块荒地,没有部门进行干预。现在我们知道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东西,早期启蒙对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建立毕节儿童示范区

在多个儿童发展社会试验项目的基础上,2021年9月,毕节试验区建立了“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毕节儿童示范区”),综合实施从出生到就业的全生命周期试验项目,这意味着所有毕节农村地区儿童都有望在0到18岁的每个发展阶段得到健康营养、教育、保护等方面的干预服务。


对于毕节来说,这是对过去各个儿童项目的统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希望各种服务达到一种无缝衔接的较理想状态。”方晋说。


在他看来,中国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有成熟的体系,但项目仍可补足一些短板,比如推广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推动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等。但在儿童的早期发展方面,有一些空白需要填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这依然会是基金会项目关注的重点。


目前,毕节儿童示范区工作试点在七星关区朱昌镇、大银镇、林口镇、层台镇4个乡镇开展,今年示范区将扩展至七星关区14个乡镇,以及毕节其他县(区)的7个乡镇,2023—2025年扩展到七星关全区,并在毕节试验区全面推广。


相对于帮扶一地,方晋更希望通过毕节儿童示范区的建设,探索一些可行的治理模式,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最终实现让全国所有儿童都能享受早期发展服务,都有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Copyright © CDRF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15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545号

技术支持:东奥教育集团

友情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