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中国教育新闻网:学生的营养关乎国家未来

摘 要: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有关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损害是不可逆转,难以弥补的。在国际上通常将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予以优先关注。哥本哈根共识对世界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排序,把改善儿童营养缓解贫困列为首位。


研讨会上,20个营养改善计划优秀项目试点县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阳光校餐优秀县”荣誉证书


“我叫李强,今年12岁,我最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我叫王娜,今年12岁,我最喜欢吃牛肉炒芹菜”“我叫虎亚楠,今年12岁,最喜欢吃土豆炖牛肉。”……今天,在 “孩子 营养 未来”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专题研讨会上,孩子们成为主角。站上舞台,孩子们大方地告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亲善大使——影视演员杨颖(Angelababy)自己喜欢吃的学校营养餐食谱。


营养改善计划,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


李强是宁夏同心县王团小学的学生,他说,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开始提供营养午餐,那个时候爸爸每天都是把饭送到学校里,等他吃了再回家。“有的时候爸爸忙了就没人给我送饭,有好几次我都饿哭了,吃的是同学的饼子,又干又硬,有时候我就饿得不想上课了。”李强说,“等上了三年级,某一天的早晨,突然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拿到了一个鸡蛋,我们都还以为是老师给我们买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全校学生每人都有鸡蛋吃。从那一天起,我们农村孩子都有鸡蛋吃了。慢慢的又有了午餐,每一天的菜都是不一样的,肉炒茄子、土豆条、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炖牛肉,顿顿有肉,顿顿白米饭,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真的是太好了。现在我的身体慢慢的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很少生病,我想这也许跟我吃得好有很大的关系。我会好好学习,继续努力来报答祖国与社会。”


李强所说的从饿着肚子上课到一个鸡蛋,再到营养午餐,也正是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路线图。201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至今已覆盖699个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县,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达1591亿元,每天有21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直接受益,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刘延东副总理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工作的批示中说: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3300多万学生受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营养改善计划五周年之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与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共同举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专题研讨会,对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成绩、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进行总结与探讨,并充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儿童的营养健康关系国家发展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去年12月底,教育部在京举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部签字仪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有关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损害是不可逆转,难以弥补的。在国际上通常将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予以优先关注。哥本哈根共识对世界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排序,把改善儿童营养缓解贫困列为首位。


上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法国、日本等纷纷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计划。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实施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我国在2011年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有效保障了贫困地区的基本营养要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阳光校餐数据平台监测结果显示,52%监测学校营养餐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两种微量元素能够达到国家推荐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四年的跟踪监测表明,试点地区学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5年的93.6%。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跟踪调查显示:2012—2016年这五年,学生体检中7岁孩子入学时的身高,1.2米左右,相差不大,随着学生们在学校里吃营养餐, 2016年11岁孩子,男生身高增加了5.7厘米,女生身高增加了5.6厘米。如果没有营养餐,这个孩子的身高随着经济发展会增高1厘米。营养餐直接贡献了最少3厘米。“学生营养改善项目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原来身高较低的这一部分有一个赶超,他们是得到了一点雨露滋润就茁壮成长。”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说。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说,从监测结果和实地访谈结果来看,实施这项计划以后,孩子们的身高长了、体质强了、疾病少了、学习好了。营养计划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学生健康成长和精准扶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说,孩子们的健康就是我们的未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是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支撑。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孩子健康成长,未来的中国将是多么可观的一幅画卷。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持续完善和加强营养改善计划,是造福下一代的事业。”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办公室原主任鲁昕说。


学生的营养午餐不能等


虽然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李伟认为,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监测各县学生营养不良率已经由2012年的18.5%下降到的15.4%,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下降,是成绩,但是这个数据15.4%仍然高于2012年的全国6—15岁儿童营养不良率12%的平均水平。贫困地区2016年的15.4%还高于全国2012年的平均率,2012年平均15岁男女生平均身与全国同龄儿童相比仍然分别相差5.2和4.7厘米,2016年的差距虽然明显缩小,但仍然分别相差3.7和3.6厘米。”


李伟说,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仍有近半数学校的学生营养餐没有基本达标,部分地方对学生营养改善的意义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过多的强调困难,执行的效果相对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还比较差。甘肃、湖北、湖南等省的一些学校仍在采用课间加餐还没有采取阳光午餐的做法。“我们说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等,唯有孩子的事情不能等,贫困地区孩子的事情更不能等,上面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切实解决。”李伟说。


卢迈从供餐模式的角度,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做了分析。近几年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2015年有69%监测县的学校供应午餐,有20%的学校供应早餐,有11%的学校实行加餐,2017年这个数据发生了变化,供应午餐达到了77%,学校供餐合起来达到95%,还只有5%的学校现在实行课间加餐。“要想使得学生的营养能够得到改善,很关键的一条是不能搞单纯的加餐。”卢迈说。


中国疾控中心的营养推荐量要求:能量在午餐中达到810大卡,蛋白质28克,脂肪30克,钙400毫克,铁5.4毫克。在基金会监测的100个县中凡是提供供应午餐的,能量都达到了这个标准,超过了810,蛋白质、脂肪都达到了。而做早餐,或者是实行加餐,那么他在营养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能量他只有300克,就是面包加奶,4块钱里有不少是用在了加工、包装,用在了企业的利润上。“要想做好,第一条就是要坚决的取消那种加餐,要正经做食堂供餐。”卢迈强调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说,还有很多学校因为主观、客观的原因,食堂、厨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一些厨师的技能、营养知识还比较缺乏,这个还是有非常大的改进余地。所以基金会想邀请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爱心组织积极参与,帮助这些学校进行提升,无论是在硬件方面做投入,比如改善这些学校的厨房、食堂,还是说做一些软的投入,提升他们厨师的技能、营养知识的培训等。


学生营养改善关键在领导


“学生营养改善有的县做的非常好,有的县做的差一点,这个差别的关键在哪呢?有历史、有地理,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领导是不是重视。”卢迈说,“20个先进县我们查了一下,执行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一般都有调研、讲话、陪餐,这20位县委书记多数都有基层工作经验,都有较高学历,如师范、农科这方面教育的背景。我们呼吁,所有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的县委书记、县长,要到农村学校陪餐、考察,了解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我们希望在本学期,所有的县都能实现这一点。”


郑富芝建议,一是确保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推动相关省市落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学生营养改善协议书,加强省级统筹,改善供餐条件,严格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到2017年秋季开学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二是进一步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围绕食品安全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等重点和关键环节,全面落实管理责任,以制度约束权力、用程序规范管理,形成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制度管用的监管体系。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评估。加强督导评估发挥营养健康监测、阳光校餐等第三方平台的作用,创新监管方式,督促各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升工程的透明度。促进营养改善计划高效、安全、廉洁运行。四是加强营养的健康教育,加大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试点校和学校营养配餐的能力,加强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营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大体每个学校每个月收集和上报数据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大约一个月100元,基金会每年自筹1100万运营经费,用于100个县近万所学校的监测,一个学校一年也就是1000元-1200元,如果未来监测扩展到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699个县,大约91400所学校的话,这样需要监测运行的费用要1亿元。1亿元好像这个数字很大,但是如果每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90多亿元,其中0.5%的费用来监测、监督、指导近200亿的有效运行,这机会成本太低了。希望今后可以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平台运行,我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可以继续吸收社会资金支持来作为辅助。”李伟说。


同时,李伟建议,要做好营养改善计划,一是将包括营养改善计划在内的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战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的合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安全的系统工程,政治性强,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协同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计划的质量提高。三是提高认识,全面实现食堂供餐,加强考核,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认识和领导,中央财政要保证膳食补助标准与农产品价格上涨联动,各省市县政府需分担食堂运行经费和人工成本,要将营养改善计划落实的效果、贫困家庭受益的情况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整体部署,并进行考核。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阳光工程,充分利用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将其监测范围扩大到所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县,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廖文科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功能。发挥营养改善计划的营养教育功能和综合教育功能,及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能力,安排学生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当中的劳动。二是要对学生营养供餐实施更加精准的营养指导。营养计划的实施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要逐步提高学生供餐的质量和科学化水平。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提到议事日程,组织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季节的食物来源和品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需求,分门别类的制定具有操作性的一日三餐食物搭配方案。三是要充分发挥家长、地方政府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叠加作用。一些地方部分的家长在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后,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挤出效应,减少了对孩子餐食的投入。另外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也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发挥作用,需要地方政府在食堂运行的经费上、在工勤人员的工资上给予足够重视和配套支持。四是要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与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结合起来。


卢迈建议,第一,做食堂供餐,不采用加餐和早餐的形式。第二,要做好食材的采购,要想真正改善营养,这4块钱就要像自己家里一样,精打细算。如果要给孩子们做一荤一素一汤,大概花在肉上的钱相当于1.85元,41%,在主食上的钱大概是0.67元,15%,蔬菜达到一斤的价格大概是1.—1.1元,其他几项包括油、蛋、奶,只有这样精打细算,才能用4块钱采购到足够的食材。第三,地方财政要配套运行经费,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评估的100个县中,有16个县地方财政支出了两项经费:食堂运行经费和炊事员的工资。52%的县支付了食堂工勤人员的工资,运行经费是从教育经费里支出。24%的县没有出任何一个配套,还有4个县没有报这方面的数据,所以估计100个县中有30个县没有做到地方配套经费。如果地方不配套不出钱很难做好合格的学生营养餐。


“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一个一票否决的项目,不是一个签了责任状的项目,它不是面子工程。所以,这就在考验执政者、地方领导,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他们从长远着想的战略眼光。我们呼吁699个县的县委书记还没有到学校视察过,没有吃过校餐的,请你们在这个月都去一下。”卢迈的建议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

Copyright © CDRF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15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545号

技术支持:东奥教育集团

友情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