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纯母乳喂养,助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



纯母乳喂养难不难?


为此我们对哺乳期的妈妈们做了一次调研。


接受调研的妈妈们普遍反映,孕期的积极学习是纯母乳喂养的助力,而随处可见的配方奶广告和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是纯母乳喂养的阻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家里一些老人不能理解纯母乳喂养


在对哺乳期妈妈们进行调研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个面对奶奶们的调研,了解50年代出生的“孩子”当年纯母乳喂养情况如何?


结果和我们预想的——50年代没有奶粉的时候纯母乳喂养率应该很高的想法并不符合,我们收到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反馈结果。


比如,有人用米粉做的饼子嚼碎了喂给刚出生的孩子,有人在产后早期就给孩子添加了煮烂的面条和粥、米汤,还有的在产后喂纯牛奶。


而辅食添加的时间许多也是从满月前就开始,添加的食物里甚至包括蒸熟的糯米饭用勺子碾碎以后加盐给孩子食用。


根据现有的知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需要喂食这些额外食品,只要进行母乳喂养即可。但由此可见这种给孩子喂养额外食物的“文化”由来已久,而配方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他们对于“喂食婴儿额外食物“的心理需求。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调研中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喂养时间很长,通常一岁是最基本的;孕期怀孕继续哺乳,上一胎和下一胎的孩子一起吃奶;母乳喂养到两周岁以上是很常见的;母乳喂养是一种常态。


科学在发展,养育知识也需要同步更新


现有的科学发现以及大量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产后六个月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


然而母乳喂养的学习通常都是通过家族的传承,由母亲、嫂子、姐姐或者周围其他哺乳过的妇女在平时的生活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年轻女性。


因此,即使医院的孕妇课堂或者科普信息中有许多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妈妈们还是会倾向于向家族里或者朋友中生育过的女性请教经验。


一些女性将自己对于母乳喂养的错误理解传递给了身边孕妈妈们,使得她们获得了错误的知识:比如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产后前三天没有奶;乳汁一定要涨着喷出来才叫多,不涨奶就是没奶的自以为是的个人经验;妈妈奶水多不多和饮食有很大关系等等这些不符合现代科学文明发展的理解,都使得很多孕妇在孕期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信息获取不足。


(图片来自网络)


纯母乳喂养难不难,和环境息息相关


在调研中发现,妈妈们自己对待母乳喂养的坚定态度和孕期的科学学习成为帮助他们实现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确实,近年来,妈妈们的觉醒和积极学习极大推动了母乳喂养科普知识的传播,更多的妈妈们加入了母乳喂养的队伍中。


全国成立了许多母乳喂养支持机构,为妈妈们提供科普知识和母乳喂养的支持。


而阻力包括到处可见的配方奶广告,让“孕期准备一罐配方奶备用,产后早期使用配方奶”这样的错误做法成为了社会上人们认为的常态,使得很多妈妈因为从众心理而购买并且使用了配方奶。


我们在某著名搜索引擎搜索“纯母乳喂养”,出现的第一条搜索结果居然是某品牌的配方奶广告。


母乳喂养环境改善的焦点并不在于告知大家母乳喂养比配方奶喂养好这一点,而是告知大家哪一种喂养方式才应该是常态。


比如,现在我们很多人看到四五岁的孩子喝奶粉觉得不奇怪,看到三岁的孩子吃母乳就不自在,这便是从“奶奶”那个年代到我们这个年代大众对于婴儿喂养常态认知的改变。


“母乳最好,配方奶足够好”这样的参照物选择错误,也使得很多人将配方奶作为参照物,将母乳喂养作为额外的奖励,让许多家庭没有认清配方奶喂养的风险。


在调研中,经过学习并且和家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妈妈们,认为纯母乳喂养这件事情很简单,有知识有信心。


而实现纯母乳喂养不仅仅是妈妈本身要进行学习树立信心,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长辈、亲戚)也要进行同步的知识更新,学习科学的知识,减少过去的“错误认知和错误做法”一代一代的传承,影响下一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