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天山南北,阳光照亮未来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绽新颜。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坚持对教育大力投入,新疆所有农村学龄前儿童都能享受三年免费教育,给当地孩子的童年带来更多阳光和可能。


自2012年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新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北疆的吉木乃县先后实施了“一村一园”、“慧育中国”等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把科学的早期养育指导和学前教育送到家庭、村庄、牧区中。十余年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当地儿童教育和发展水平,有力推动了吉木乃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在这片种下新疆最早的小麦、升起新疆第一缕炊烟的土地上,一个个关乎成长与希望的故事正在发生。


“真棒!我们又钓到了一条绿色的小鱼!”在吉木乃县齐阔尔加村,育婴辅导员米兰古丽正耐心地引导萨亚拉·马哈提辨认颜色。小萨亚拉自信地数着玩具鱼:“一、二、三……”


2022年,刚满6个月的萨亚拉·马哈提加入了“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育婴辅导员米兰古丽陪着萨亚拉玩玩具、读绘本,并和家长配合,用适合萨亚拉月龄的方式和内容引导她,使她在认知、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良好发展。家访结束时,萨亚拉还会意犹未尽地牵着育婴辅导员的手,跳起她最喜欢的哈萨克传统歌舞《黑走马》。



“慧育中国”项目在吉木乃县采取“一对一”入户家访的方式开展。经过系统培训的育婴辅导员按照科学规范的家访流程,为0-3岁的孩子和其家长提供家庭养育指导,在互动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在游戏中启迪儿童。

项目覆盖全县3乡3镇41个行政村和186团1个社区6个连队,累计有3850余个农村家庭、3919名婴幼儿从中受益,共计91名督导员和育婴辅导员在项目实践中成长。


这些项目人员中,还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乘着马匹往来于广袤的阿勒泰草原。在那里,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一年要经历从从春牧场、夏牧场到“冬窝子”的多次转场,而这些人就追随着牧民迁徙的脚步,坚持为牧区的孩子送去养育指导,这些育婴辅导员被称为“马背上的家访员”。


努尔古丽就是其中一员。2017年,“慧育中国”落地吉木乃县时,她便报名参加,并通过培训成为了一名育婴辅导员。



此后七年里,她穿梭于每一户牧民的毡房,无论天气、季节,都坚持为孩子进行每周一次的入户家访,教牧民家长如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养育,守护牧区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从2017至2025年,“慧育中国”在吉木乃的脚步从未停歇:累计组织乡镇督导员,育婴辅导员集体备课1534次,做到备课率100%。随访入户评估指导129629户次,完成率100%。跟访累计1.3万余户次,电话回访5500余次;同时,上传影像资料245万余条,填写入户辅导记录表12万余份,并开展县级层面的内部观摩培训2300余次,确保了项目质量的稳定推进。


同时,项目依托吉木乃乡镇中村卫生室、山村幼儿园等场地设立7个亲子活动中心,平均每年开展绘本阅读等亲子活动60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869场,参与家庭近1.1万人次。


八年的持续投入,让吉木乃县婴幼儿家庭教育观、健康观以及科学育儿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县项目办开展的全县受访家庭满意度调查显示,99.8%的家庭对家访活动表示满意,98.5%的孩子很喜欢辅导员,10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了明显变化。


来源:《2024中国诗词大会》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大家好,我叫阿亚拉·木拉提,来自新疆阿勒泰。我是一名哈萨克族女孩,欢迎大家做客大美新疆,雪都阿勒泰……”


2024年春天,14岁的阿亚拉·木拉提身着美丽的哈萨克族服饰登上《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用沉稳大气的表现和丰富的诗词知识给观众带来了深刻印象。而她,也是从基金会儿童发展项目中受益的一员。


2012年11月,“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在吉木乃县全面实施。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村委会办公室、闲置校舍、租用民居房,依托乡镇幼儿园设立山村班、乡村小学设立附属园等方式,开设山村幼儿园17个。阿亚拉·木拉提曾就读的别斯铁热克乡中心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


“一村一园”项目利用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在当地聘请志愿者老师,形成以“分散设点、就近入园、成本可控、质量保障”为特点的村一级学前教育普及模式。


在山村幼儿园里,志愿者老师使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同时教学,将汉语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阿亚拉和同班的许多孩子一起逐渐掌握了普通话。


进入小学,阿亚拉爱上了阅读,并逐渐被优美的古诗词吸引,在背诵诗歌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想象诗人们写作时的内心感受。阿亚拉说,她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她未来希望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把诗词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小朋友。


在幼儿园期间受到的汉语基础教育以及养成的良好生活及学习习惯,成为像阿亚拉一样从山村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获得更好发展的“底气”。自项目开展以来,全县10名以上幼儿集中居住的农牧村都开设了山村幼儿园,当地3-4岁幼儿以及农牧区适龄儿童能够免费就近入园。吉木乃县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1年的70%增长到2017年的100%,实现了全县适龄幼儿入园全覆盖,保证当地所有孩子都能获得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受“一村一园”项目模式启发,2016年,阿勒泰地区开展了“雏鹰工程”项目,全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此提高到95%以上,促使全地区3-6岁幼儿都能免费接受学前教育。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推行标准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吉木乃县率先全面完成自治区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吉木乃县将山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后,基金会继续开展“一村一园”项目,支持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不仅为当地幼儿园配备了图书及玩教具,还支持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研修活动,探索边疆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从马背上的坚定身影,到诗词舞台上的自信笑容,从毡房里细致的育婴指导,到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些故事是吉木乃的缩影,也是新时代新疆发展与巨变的注脚。


在这里,家庭的养育方式正在转变,孩子们的梦想正在被点亮,我们将与新疆一同书写更多故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辽阔、多彩的土地上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