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育手记:以爱护航,点亮童年
大家好,我是付小琼,现任重庆市酉阳县“慧育中国”项目乡镇督导员。每当回望2019年初秋,那个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总会清晰浮现。当时,“慧育中国”来到酉阳,不仅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希望,也让我这样的留守宝妈找到了人生新方向。五年前的我,和许多山区留守妇女一样,被困在“带娃无业”的生活循环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通过了项目培训考核,成为一名乡镇督导员。
在车田乡纵横交错的山路上,我们团队用脚步丈量着责任。5年、1800多个日夜,摩托车驶过的泥泞山道、徒步翻越的陡峭山梁,都见证着我们的坚守。记得第一次去然然家,摩托车在盘山公路尽头停下,我们背着玩教具继续步行半小时,才抵达小寨村4组那个藏在云雾深处的家庭。由于路途遥远,每次家访然然我们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这样的家访路,我们每月风雨无阻地循环往复。
然然的成长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项目带来的深刻改变。初见时6个月大的他,蜷缩在妈妈怀里哭得小脸通红,对我们这些“陌生人”充满戒备。那时的然然家,奶奶忙着田间劳作,妈妈独自照顾孩子。由于然然家靠养殖业为生,房子在山顶,周围没有任何邻居和玩伴,几乎没有社交活动。然然只要见到我们,就放声大哭。育婴辅导员陈健试着轻声细语地和他说话、逗他开心。妈妈也在一旁温柔地安慰:“然然不怕,老师是给然然送玩具、陪你玩游戏的呀。”经过耐心沟通,然然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在第二个月跟访时,然然只和育婴辅导员互动,见到我就哭闹。我只好躲在角落,默默观察他们的家访活动。但我没有放弃。接下来的几个月,每次跟访我都积极和然然说话、做游戏。我们玩躲猫猫、老鹰捉小鸡,只要是能拉近彼此距离的,我都愿意尝试。有一次玩躲猫猫,我为了逗他开心,不停地躲藏、寻找,累得满头大汗。或许是这份真诚打动了然然,让他终于接纳了我,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喜悦。此后,每次跟访,我和育婴辅导员都会一起陪伴然然,给他讲故事,讲述学校里哥哥姐姐上课的趣事。为了提升他的社会情感能力,我们还常和他聊家访之外的话题,比如山下发生的新鲜事、赶集时看到的热闹场景,问问他有没有上街,看到了什么、买了什么零食。在我们持续的关爱与引导下,然然变得开朗起来。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化的。今年,然然的妈妈和奶奶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不得不外出务工,曾经热闹的家变得冷清,年仅3岁多的然然,就这样从一个在亲人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再次来到然然家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那个会扑进我怀里的小男孩,此刻像只受惊的小鹿,躲在角落里,紧紧抱着手机,眼神里满是防备和不安。只有育婴辅导员能靠近他,我只要一走近他就会躲在育婴辅导员身后。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揪住了一样疼,我尝试用新玩具吸引他,他只是机械地摆弄两下便又缩了回去;讲以前最爱听的故事,他也只是低着头,用衣角反复摩挲着手机壳......直到我翻出手机里珍藏的相册,点开他和妈妈一起玩玩具的照片时,他手指无意识地戳着屏幕上妈妈的笑脸,那一刻我明白,这个躲在角落里的孩子,最想要的从来不是新奇的玩具或动听的故事,而是妈妈温暖的怀抱。
从那以后,我们的家访就成了撬开然然心门的钥匙,轻轻叩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每次推开他家吱呀作响的木门,我们都不会急着拿出玩教具,而是先蹲下,笑着朝屋里喊:“然然小帮手,今天有没有给小羊喂草呀?”这话就像魔法咒语,总能让他瞬间卸下防备。眼神从手机屏幕上移开,小跑到我们身边,仰着小脸叽叽喳喳地分享:“嬢嬢,今天我和爷爷一起喂了草。”说着就拉着我们去看他家的羊。
我们发现他每天都会跟着爷爷下地,每次家访我们都会先和他在地里玩一会儿。当我们走到田坎上,会故意提高声音喊:“然然,你今天又是爷爷勤劳的小帮手吗?你好棒呀,都能帮爷爷拔草了。”他抿着嘴没应声,开心地看着我们,脚下不由自主地往这边挪。穿过田埂时,育婴辅导员突然从包里掏出个纸筒“望远镜”,晃了晃说:“快看,远处那个弯腰干活的是不是爷爷?谁先找到有奖励哦!”
然然眼睛一亮,一把抢过“望远镜”,眯着眼睛透过纸筒仔细寻找,然后小声说:“在那儿……爷爷在挖土呢。”我们跟着他走到田边,爷爷见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笑着打招呼。然然跑到爷爷身边,分享着我们给他的“望远镜”,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爷爷放下手里的锄头,笑着对我们说:“走,回去坐。”往回走时,爷爷一边牵着然然的小手、一边跟我们聊着然然最近的情况:“你们每次来然然都很高兴,你们走后他都会拉着我和他一起玩玩具,就是我们这太偏僻了,白天他只能和我去地里干活,到了晚上就还是会想妈妈。”爷爷的眼神里满是心疼。
为了让然然明白妈妈外出务工的辛苦,我和育婴辅导员决定家访时带上绘本《我妈妈上班去了》,帮助然然理解父母的工作,化解分离焦虑,明白分离并不等于不爱。我们带着他一页一页地阅读绘本,轻声告诉他:“你看,这个小朋友的妈妈和然然的妈妈一样,要去上班哟,小朋友也会像然然一样想妈妈,妈妈也会像书本里的妈妈一样想然然。”当我们说到妈妈上班很累、很忙时,他抬头看了一眼我们。爷爷在一旁说:“对呀,妈妈上班很累,然然在家要乖哟,妈妈会给然然买好吃的、好玩的。”当我们讲到妈妈会和孩子一起画好多好多蜡笔画时,然然突然说:“嬢嬢,你们也教过我画画。”“对啊!”我们立刻回应,“嬢嬢教过你画画,爷爷也陪着你画画,然然真的很棒!”他听到夸奖,嘴角笑了笑。
故事讲完后,然然主动把绘本合上,“嬢嬢,你们多久下班呀?”这一句简单的话,瞬间戳中了我们的心。那个曾经一到晚上就想妈妈的孩子,此刻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上班”,也在慢慢明白妈妈外出上班的不容易。尽管绘本书里的妈妈每天都会回家,而然然的妈妈要很久才能回来,但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份落差。我们悄悄建议爷爷,平时多让然然和妈妈视频说说话,让他在屏幕里见到妈妈的笑容、听听妈妈的声音——哪怕再远的距离,爱依然能透过声音和画面传递。对于然然的家庭而言,“慧育中国”项目带来的改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早期养育指导。像然然一样的孩子因亲人外出务工陷入沉默时,我们的家访就成为了守护孩子心灵的温暖港湾。
然然的故事,只是“慧育中国”项目万千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酉阳的群山之间,还有无数个孩子正经历着家庭结构的变动,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有的由祖辈隔代抚养、有的面临着家庭变故的冲击。这些变化都影响着孩子性格和心理发展。早期养育不仅是能力的培育,更是情感的滋养。这正是“慧育中国”项目价值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一个早期养育项目,更是一份守护童年的承诺、一束照亮山区孩子未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