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疫情日记 | 岁月静好的AB面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基金会同事们围绕疫情、发挥所长从不同角度支持国家抗疫。


“疫情日记”栏目讲述的是基金会同事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自己的故事。

讲述人:刘阳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入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先后在研究部、公关部、办公室任职。目前主要负责基金会东联办公区办公室管理、基金会官网编审等工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大家都在有意无意与非典疫情作比较,这让我也记起了自己的“非典时光”。


在我记忆中的非典时期却是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


2002年的我身处象牙塔,校门封闭了!课程内容暂停了!


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深入学心”的举措。


原本学校要推行的网络收费计划,不但无限期延后,我们还接到一封“贴心”的邮件,详细介绍了影视资源和阅读资源的获取路径;


为了让大家吃好饭,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提升明显,两块五可以买到排骨多、土豆少的土豆炖排骨,免费汤也换成了板蓝根冲剂;


“非典”期间刘阳的学生证件


为了鼓励大家锻炼身体,学校给每个班发了跳绳、毽子、羽毛球等器材,班长每天晚饭后打电话约同学们操场不见不散……


夕阳西下的时候,“反常识”、“反科学”的一幕幕情景不断出现:


一群本应该在读文献、写论文的“老”硕士、“老”博士或席地而坐,谈天说地,或者排队跳大绳,更有甚者玩起了“老鹰捉小鸡”……


也就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与一位“知情”同学聊天中,我才“后知后觉”的想清楚,为了保证非典疫情中心的高校安全,为了这群“少不更事”的半大孩子的“岁月静好”,有多少人在冒着巨大的风险默默付出……



十八年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依然懵圈儿,紧张兮兮的“猫”在家里过了鼠年,节后接到去单位线下值班的任务,我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新冠疫情期间“全副武装”的刘阳在办公室中


但变化也在慢慢发生……我看到了天天坚持在岗值守的领导们、我了解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防疫物资的巨大缺口。


虽然我不能身披白色的铠甲开赴抗疫第一线,但我觉得这一次也许我也能为别人的岁月静好做点事……


一抹暖色


复工值班后,我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做好同事健康日报


感谢网络技术的发达,这个工作没什么难度,只要天天早九点晚八点提醒大家填表就好。


但是我慢慢发现,透过程序化的工作,每当我和同事们聊聊他们小区的抗疫举措的合理性、问问封闭在家的同事们的日常生活,再给他们讲讲我迷失在办公楼员工通道的糗事,我们双方都很喜欢这份淡淡的温情,享受着这在暗淡的疫情大背景下发着微光的那一抹暖色。



基金会寄给身处武汉的两位同事的爱心包裹


一幅剪影


从2月10日起,基金会办公区陆续收到很多抗疫捐赠物资,为了让这些物资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贫困农村抗疫第一线,金会摇身一变成为了快递公司


平日里一个个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人、一双双在电脑键盘上敲敲打打的手,拿起了剪刀胶带,在楼道里、货梯里忙碌。


这一幕幕剪影最开始带给我的是惊奇和感动,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平静与融入。这份剪影也许不鲜艳靓丽,却充满了让人安心的力量




一份严谨


做要认真做,说要准确说。


抗疫物资数量虽算不上庞大,但捐赠物资接近50余批,转运目的地接近20个。为了保障物资的及时准确运达,基金会建立了一套全流程工作表


在这里每批捐赠物资的类别、规格、数量、估值,到捐赠物资的收集、转运、邮寄,再到物资接收的跟踪与反馈,每个环节都有同事跟进,各步进展都有据可查。


而以此为基础,各种工作信息持续动态向上级、向社会传递……


岁月静好需要公开透明,岁月静好的背后是责任和底气。



一丝欣慰



2月中旬起,我陆续读到了一份份抗疫物资的接收回函,看到了一张张物资清点和发放的现场照片,这时的我再次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岁月静好,只不过这份静好的前面多了口罩的装点。



各地物资清点和发放的现场

非典期间,是母校给予了涉世不深、懵懵懂懂的我无价的岁月静好。


面对新冠,本想努力承担些他人的岁月静好,但身在其中的我蓦然发现,岁月的静好没有AB面,它始终在每个人心底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