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增强中国城市发展韧性”研讨会

2023年10月12日,在第34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举办“增强中国城市发展韧性”成果交流会暨研讨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致辞,研究一部主任李帆主持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朱正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徐家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程晓陶等专题报告作者分享了课题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高剑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占辉、瑞士再保险公共利益风险业务产品部全球负责人格瑞·兰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部主任李海龙、成都市龙泉驿区副区长龙海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市政专业总工程师杨玉奎、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环资处二级调研员林群、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保障分会秘书长周文杰、南京安讯科技董事长饶翔等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深度探讨了如何增强中国城市发展韧性。


俞建拖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城市化的规模、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社会财富、产业经济活动和人员向城市集中,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我们从快速城市化中受益的同时,风险暴露也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极端气候事件等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我们为潜在长短期风险所作的系统性准备还远远不够。现在需要倡导“将韧性融入一切”的理念,倡导韧性治理,将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此,基金会课题组在设计时作了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超越技术和工程视角,强调从现代治理视角考虑韧性问题。二是将更广泛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纳入韧性研究范畴。三是关注金融财政手段在城市发展韧性建设的作用。四是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的结合。五是坚持从长期、全面和全局的角度思考城市韧性治理问题。


课题报告提出,要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相关的制度顶层设计和立法,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的法治化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韧性教育和理念普及,扩大不同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强政府内部不同层级和部门、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协调,强化基于韧性城市效能的问责。完善韧性城市评估体系可以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韧性城市评估体系,应重点把握六个“全”,即全生命周期、全领域、全地域、全流程、全员参与、全人群受益,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