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行城市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政策研讨会

2023年6月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城市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政策研讨会暨《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项目启动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崔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帅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政策处项目官员杨菡,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相关领导、同事出席了会议。



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指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7年发布了第一份《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探索了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政策效应。近期,基金会完成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方晋表示,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推动《中国儿童发展报告》品牌建设。《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的主题初定为“城镇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初定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表示,国家目前正在推进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儿童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被重点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指出,“城镇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视角下,流动儿童问题应被视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留守儿童群体也应被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建议《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可聚焦农三代孩子的城市权利,包括如何定义农三代以及他们的特征和境遇。同时,他认为乡村儿童、入城儿童与城市儿童三个群体的差异及儿童心理健康等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帅章详细介绍了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他强调,研讨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可能会对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非常大的挑战。


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崔昕肯定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的主题,并再次强调了“农三代”问题和保障儿童基本权利与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定义和内涵也会随之变化,重新定义这些群体非常有必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政策处项目官员杨菡认为,目前急需关于城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基础性研究。此外,她建议基金会关注不同类型的城市,做更具前瞻性的研判,并认为社会应为父母和家庭提供更多支持。



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主张以家庭完整性作为最终目标。同时,他提倡改善随迁子女的升学环境与城市边缘的社区儿童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建议应该建立更完善的儿童发展理论框架。他指出,《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要对研究人群有清晰、全面的分类,用数据和案例评估干预的有效性。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皓认为,我们需要评估过去的政策是否在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发展需要,同时要明确研究对象的定义及分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指出,对研究人群进行细化的分析将为儿童发展政策改善指明方向。他强调,当下我们应着力解决儿童医疗保障问题,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正向引导。



会议最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智鑫发言。他表示,《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4》要坚持推动儿童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建立综合的理论框架,借鉴丰富的国际经验,对所研究儿童群体作出明晰的定义,对所关注群体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