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成就他人·点亮方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中心副主任曹艳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19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中心副主任曹艳,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并应邀参加70年国庆天安门广场观礼。这是对曹艳十年来扎根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褒奖,也是对基金会20年来在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上默默付出的肯定。


曹艳同志自2009年入职以来,她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 (“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为贫困农村地区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的项目。该计划在村一级建立小规模园所,大多数为1-2个班,根据班级儿童年龄情况,采用混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前教育自由行程互补,起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为平台,在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专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发展事业。



一、难忘的入职调研

曹艳入职的2009年,正好是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项目的起步探索之年。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完成硕士学习的曹艳,入职基金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赴广西自治区最贫困的地区进行调研,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困难和心声,在大山深处一呆就是一个月。曹艳说,当她跟着村里放学的孩子们穿过片片玉米田,走到更偏远的小村庄时,眼前的贫困状况让她这个农家出身的孩子也非常意外。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普遍存在,村里的孩子们缺乏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加之亲情缺失,极易产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自卑、胆怯、交流困难的孩子比比皆是。(在2009年,基金会委托北京大学在西部某省进行的基线调研显示,当地3-6岁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不足城市儿童的60%;语言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城市同龄儿童的40%。)



也是在那一次调研中,曹艳对发展村一级学前教育的迫切性有了切身体会,也为接下来项目的设计和执行奠定了感性基础。


、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

2009年9月,由曹艳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山村幼儿园项目”第一个项目点落地青海乐都。在项目落地的前后几个月,曹艳一个月要赴青海乐都出差一到两次,每次至少一周时间。她和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一起,走遍了乐都每个乡镇和村庄,从收集适龄幼儿信息、寻找合适的办园场所、志愿者老师招募培训,到方案设计、小规模试点、大规模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艰辛和挑战。前期调研时,很多山区的农村还没有通公路,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曹艳常常顶着烈日在山里跋涉几个小时,汗水打湿了衣服,手臂被路两边的玉米叶和野草划得又疼又痒。调研结束来不及赶回去,就借住在当地老乡家里。



2010年10月,山村幼儿园项目落地了第二个项目点,云南省寻甸自治县,曹艳的出差地图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三角形:北京-西宁、北京-昆明……



2012年,在央视《春暖2012》晚会上,山村幼儿园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开。伴随项目知名度的提示,更多项目点启动,在曹艳的出差地图上,又增加了贵州松桃、织金、四川古丈、山西兴县……作为最为熟悉项目运作的“老同志”,带着新同事去调研,把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成为了她又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



从2017年起,在项目点不断拓展的同时,曹艳和同事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质量提升上。从课程标准制定、到教师培训体系完善,项目的内涵不断丰富……

三、传递温暖,成长自己

在每次出差调研中,在每次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老师孩子的沟通中,只要能给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姓和孩子有益的事情,曹艳从未有过任何抱怨,更不计较分内分外。十年的无怨无悔、踏实付出,曹艳和同事们为项目地区的孩子们、家长们、志愿者老师都传递了成长的阳光正能量。


2012年底在吉木乃县调研时,曹艳从地方干部反映中得知,当地孕妇和婴幼儿贫血发生率很高。曹艳第一时间,利用基金会早在2009年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干预项目的经验,联系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的专家,请他们做了贫血干预方案,并从爱心企业募集到铁强化酱油和营养包免费发放给农牧民家庭。经过3年的时间,当地婴幼儿贫血率明显降低。


2013年初,山村幼儿园项目落地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自治区吉木乃县,孩子们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家长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模范优秀护边员马合沙提,就是萨尔乌楞村居民,他的小儿子叶力江·马合沙提在山村幼儿园度过了三年快乐时光。克沙提曾感慨道:“这里的守边任务非常繁重,边防派出所警力有限,需要依靠村民们共同守边。很感谢山村幼儿园帮我解决了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让我能够安心留在这里继续守边护边。”


2016年,曹艳在大凉山调研中,看到三个衣衫褴褛的亲姐妹。当时已经入冬,在大山里穿着薄棉衣依然感到凉意,三姐妹却都还穿着破旧的单衣,6岁的大姐裸露着小腿,上衣拉链已经坏掉,里面是一条泛黑的白色及膝夏裙。曹艳第一时间给三个孩子添置了棉衣,但心里还是带着惦念,她对所有早教点的孩子做了一次摸底并发起冬衣捐赠众筹。短短一周时间,就为1332个家庭极度困难的孩子募集到30万元的冬衣款。



山村幼儿园项目的持续开展,不仅仅让贫困地区的一大批孩子受益,志愿者老师队伍也成长起来。2009年在青海调研时,曹艳就发现了一位藏族的志愿者老师,并在调研报告中写下了如下文字:



在2019年儿童中心另一位同事青海调研时,恰巧又碰到了这位卓玛老师,并同样用调研报告的形式,记录下卓玛老师的成长。她的记录如下:



十年的岁月,让一位青涩的小姑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我们难以估算这份成长的背后带给山里孩子多少的关爱和希望;十年的工作历练,也让曹艳,从一名普通的硕士毕业生成长为基金会儿童中心的副主任。2018年9月,基金会“一村一园计划”荣获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截至2019年9月,基金会山村幼儿园项目先后共帮助11个省(区、市)30个县开展“一村一园”试点,建设山村幼儿园2126所,在岗幼教志愿者3430名,在园3-6岁受益儿童74707名。


09年的卓玛老师


19年的卓玛园长


四、我只是团队的一员,点亮希望是我们的本职


基金会儿童中心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核心团队成员20名,其中八零后10位,九零后8位,拥有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的硕士学历, 10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多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剑桥、牛津等名校。就是这些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在卢迈副理事长、方晋秘书长率领下,常年出入于我国最贫困的西部省区,为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默默奉献。


据统计,2018年有同事全年出差时间达到了117天,大家见面时最常见的问候语是,“出差顺利”,“下个月见”。曹艳在最高峰时段同时负责五省10个县的山村幼儿园项目推进工作。



十几年来,曹艳和基金会同事一起,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围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目标,从营养和教育两个维度不断探索,先后设立项目妈妈学校、母乳喂养提升计划、营养包计划、慧育中国入户早教进山村、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项目、智能村小、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阳光校餐、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项目等项目,目前基金会的项目涉及到22个省146个县,直接影响400万儿童。




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的建议上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8年3月11日,基金会上报《我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取得可喜成果》。习总书记再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下一个五年还要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我们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批示精神,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从社会试验出发开展政策研究和科学评估的方法,聚焦贫困地区的儿童发展,为幼有所育取得新进展、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