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短板、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12月22日下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举行成立20周年座谈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短板、挑战与对策”主题研讨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学者、基金会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共聚一堂。与会嘉宾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进行回顾和展望,并讨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199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两位老领导薛暮桥、马洪和孙尚清联名发起成立基金会,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支持,并于当年在民政部正式注册成立。



基金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时代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成立20年来,基金会见证和参与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秉承“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的宗旨,砥砺奋进,开拓了国际交流、高端培训、政策研究、社会试验四大工作板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产生了重要的政策影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从2000年开始每年一届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以儿童发展项目为代表的社会试验项目,包括阳光校餐、学前教育、早期养育等,从以《中国发展报告》为代表的政策研究项目,到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和战略沟通等领域的高端培训项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诸多领域竖起了有影响力的品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


李伟回顾了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他在致辞中表示,“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秉承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理念,论坛在每年两会后举行,发挥了传递信息、稳定信心、政策研讨和管理预期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动向和中国政府传递最新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基金会还长期关注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其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营养餐、营养包、山村幼儿园等多份政策建议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部分建议成为了国家的决策,从基金会推动这些项目开始至今,在全国范围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反贫困、儿童学前教育等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


“基金会的成立是恰逢其时,应运而生。”李伟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成长和发展更离不开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背景,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新时代有新事业,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从2050年提前到了2035年。这项任务依然相当艰巨。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机构,基金会应对这个新时代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展望未来,基金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安顺


王安顺表示,“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两步走的战略也全面的完整的勾划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希望基金会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努力,突出特色,提高水平。按照李伟主任提出的要求,真正办成国际一流的基金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都对基金会成立20周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也寄语基金会不忘初心,不断奋斗,取得更大的成绩。与会的基金会历届理事、兄弟单位专家学者和长期的合作伙伴,也纷纷对基金会表示了祝贺和勉励。


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短板、挑战与对策”主题研讨环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来自有关方面的学者就中国2035基本实现现代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做了热烈的讨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


韩俊表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不能掉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部署。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会作出全面的政策部署。乡村的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包括教育、文化、科技、智力、生态全面的振兴,强调的是农村的全面发展。他特别强调,“这是今后制定三农政策最基本的遵循原则。”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


朱光耀谈到,今天研究“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短板、挑战与对策”,是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很明确,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晰,但在实现的过程中确实面临着挑战,值得我们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刘世锦认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这是当务之急。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具体的模式,一定有个探索的过程,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是探索出来的,比如招商引资、建设开发区等。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做法,一个重要机制是地方竞争。每个地方的产业体系都不一样,中国已经有若干个创新城市和区域的创新中心,比如深圳、杭州、北京,但三四个城市还不够,至少得有十几个城市。要将创新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很好融合在一起,推动地方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蔡昉表示,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靠现代化经济体系,而不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十九大讲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抓住了实质,目标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已经证明了,中国经济在过去的40年高速增长中,GDP提高了29倍,人均GDP提高了20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6.7倍。这里很大一部分是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很大一部分是资源重新配置,劳动力从农业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我们的政策不要站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而应立足于中国经济长期的至少是2035年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才能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


许宪春表示,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用GDP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改革开放起到重要作用,但到今天光看GDP不行,一定要有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高质量的发展,来推动和引导高质量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应该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激励地方政府。


与会嘉宾还就基本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收入再分配、养老保障体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发展、投资模式转变、民营企业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分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在总结时,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长期的领导关怀、历届理事会和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付出、社会各界合作伙伴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了感谢。他表示,今天的座谈和研讨会非常成功,给基金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工作的方向。中国进入新时代,有了新的目标,在未来的这20年,基金会将沿着提高质量的方向,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宗旨为“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中国发展”。自1997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已成为集交流、培训、研究和社会试验于一体的高端智库型基金会。基金会承办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组织“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培训班,撰写“中国发展报告”,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社会试验,都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连接民间与政府、国内与国外的一个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