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6至12岁 乡村儿童教育信息化

返回项目动态列表>
消弭“数字鸿沟”,农村教育信息化该怎么做?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疫情笼罩全国。全国大中小学均推迟了春季学期的开学时间。


响应“停学不停课”号召,多地开始推行网上教学。超过两亿师生面对一块块屏幕分享与吸收知识,但屏幕背后,他们却面对着截然不同命运。


在城镇儿童使用电脑连接宽带网络上网课的同时,偏远牧区的学生却需要骑骆驼找信号,用手机流量上网课。


肃北县石包城乡牧民们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

带上孩子骑着骆驼上山找信号

来源:兰州新闻网


事实上,我国政府和各界一直致力于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2012年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部曾陆续颁布了多个教育信息化措施。


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这些措施已在我国广泛实施。


新冠疫情忽然来袭,使城乡教育不公问题进一步凸显。


山村孩子上网课

图片来自网络


基金会认为,有必要在此时了解农村学生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提高农村孩子学习质量,保障疫情期间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


于是,我们组成课题组,向我国中西部宁夏、重庆、湖南、云南、江西、四川、青海、贵州八个省、21个县中小学生和老师发放的居家信息化学习调查问卷。


课题组发现,疫情对信息化教育,特别是对农村学生居家信息化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也面临信息化教学的挑战,他们普遍不太适应手机授课,部分教师因疫情“闲置”。


山村孩子上网课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将调研报告中的十组数据绘制成图,并针对调研情况提出五条建议。


下一步,基金会课题组将通过社会试验,探索能够真正消弭“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


疫情期间,受调查县多利用国家和省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有序组织学校开展信息化学习,安排优质教师按进度录制课程在信息化电视台、视频平台播放。


这有利于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获取范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农村学生家庭学习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县城学生中仅有1.4%反映无法正常按时进行信息化学习,但农村学生这一比例则达到11.5%。农村学生能够按时上网课(54.1%)的比例显著低于县城(80.1%)和乡镇(70.3%)。


显然,农村学生的家庭信息化学习资源和设备仍然存在着不足,且已经影响到正常授课进度。



信息化学习时间方面,农村学生每天信息化学习时间偏短,学习时间少于1小时的比例是县城学生的3倍。县城学生每天学习1-5小时的比例比农村学生高出近20%。


偏远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往往较差,学生不能按时、顺利地开展信息化学习,教育资源无法平等共享,拉大了疫情期间信息化教育的城乡差距。


调查中课题组发现,根据教育部门要求,不少县对低年级(小学1-3年级)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没有设定硬性指标,家庭可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内容。



由于上述因素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2.7%农村低年级学生没有开始信息化学习,这一比例比县城学生高出27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居家信息化学习将拉大低年级学生的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对正式开学后的学习造成持续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43.8%的农村家庭安装了宽带等网络环境,这一比例仅相当于县城学生家庭的一半。51.8%的农村学生使用手机流量进行网络学习,61.1%的农村学生反映网络稳定性影响学习,而县城学生只有17.2%反映了这一问题。


数据说明,相比于县城,农村家庭的网络可及性和稳定性普遍较差。



超过85%的农村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信息化学习,其中73.8%的学生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网络学习,农村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仅有7.3%。而县城学生中,超过40%的人使用电脑进行信息化学习,超过75%的学生每人拥有2-3个信息化学习设备。


这说明,农村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设备普及率相对较低,设备使用的便利性也较差。


使用手机进行信息化学习还具有以下问题:


手机质量或性能不符合信息化学习要求、高额流量费、与教师交流与反馈不方便、学生容易分心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约有10%的农村学生父母双方不在家,21%只有父母一方在家。


其中,有38.2%的农村学生家长会主动辅导学生的功课,县城学生的这一比例达到64.3%。有20.8%的农村学生表示父母从不辅导自己的功课,而县城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3.7%。有25.9%的农村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拖了后腿,而县城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4.4%。


学习资源方面,12.8%的农村学生表示家里机本没有什么学习资源,包括辅导材料、课外书、电子设备等,而县城学生的这一比例不到1%。


数据说明,相比于县城,农村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的家庭支持能力不足,父母常处于缺位状态,相应的学习资源也非常有限。



数据表明,24.1%的县城学生认为信息化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农村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8.1%。


分别有34.2%和49.2%的县城学生和农村学生认为信息化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有10.4%的农村学生认为信息化学习完全没有效率,而县城学生的这一比例仅有2.4%。


数据显示,72.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让学习效率降低了,另有6.8%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育几乎没有学习效率。


与县城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不喜欢上网课,69.2%的农村学生表示不喜欢上网课,47.2%的县城学生不喜欢上网课。


这说明,县城和农村学生们仍未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教学,相较而言老师比学生更不喜欢网课。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2.3%的农村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焦虑,57.2%感到焦虑,仅有10.5%的学生对学习不焦虑。而县城学生的对应比例为21.9%、58.2%和19.9%,非常焦虑的比例显著低于农村学生,不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初中毕业班农村学生感到非常焦虑的比例为35.4%,比县城学生高出近11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班的农村学生感到非常焦虑的比例为46.8%,比县城学生高出了15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说明,疫情期间,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普遍感到更焦虑,而且年级越高,焦虑感越强。



调查数据显示,县城约有60%的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另外40%多的教师没有进行信息化教学工作。县级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比例较高(86.5%),村级学校最低(37.2%),乡镇学校介于两者之间(63.7%)


以上数据说明,各县信息化教学工作主要由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开展,部分教师存在着因疫情而“闲置”的情况。



有23.9%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继续进行信息化教学,有41.7%的教师表示比较愿意,有31.1%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仅有3.3%的教师表示坚决抵制信息化教学。


这说明,尽管存在上述挑战,多数教师仍愿意在疫情结束后继续进行信息化教学。表示不太愿意和坚决抵制的教师也不在少数,这说明还有许多教师并不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


1.总策略上,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信息化也纳入“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部署。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质量。


2.整合政企资源,定点帮扶信息化学习困难学生。为信息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提供电子设备、流量、技术等支持;综合评估疫情对于毕业班农村学生影响,必要时可考虑采取一定的升学保障措施;尝试建立远程公益家教机制,对有需要的欠发达农村学生进行辅导。


3.提供技术培训和硬件支持,增强欠发达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4.发挥5G技术特点,夯实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环境。针对性地制定网络环境提升方案,提高该类地区信息化服务能力。


5.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中央财政继续保持扩大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动较大规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或者相关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以资金、设备、技术、定点帮扶等形式投入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Copyright © CDRF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15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545号

技术支持:东奥教育集团

友情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