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English 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列表

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在十九大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如何落实备受全球瞩目。


作为两会后国内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CDF的嘉宾名单中既有中国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包括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负责人和知名学者代表,他们即将在3月24日-26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就如何看待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展开讨论。他们会发表怎样的洞见、观察和思考?敬请期待:



引言:总书记两会再谈“高质量发展”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在发言中,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如何走出过去的“老套路”,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管理转型的进程,顺利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CDF论坛嘉宾怎么看高质量发展模式


何立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3月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组织工作专班进行深入研究,初步考虑,要按照新发展理念,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我理解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来讲,要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采取一些具体举措,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尾武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上的一些放缓也是完全必要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比很多人想像的都要强劲。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的一些放缓也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同时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改善。其实中国经济增长它的品质比较高,也是比较坚实的。现在在中国,服务业仍占GDP的50%。在需求的基础上,GDP在服务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而且这一经济发展也可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以及创新的发展。在很多的领域,尤其在共用经济以及IT等等领域,中国在创新方面都走在了前列。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未来应该是非常的光明的。



杨伟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质量不高,高质量发展需要攻克三大关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同高速增长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方式是粗放的,高度依赖能源、土地、廉价劳动力投入,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结构当中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矿业比重较高,产业链价值链主要是中低端的;增长动力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数量,依靠投资及中低端的消费来拉动。此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因此必然要求高速增长,形成赶超型经济模式。随着主要矛盾出现变化,就必须摒弃过去的经济模式,因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质量不高。

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变化三大关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中高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拉动消费的主体;从产业看,增长更多依靠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来推动;从要素看,增长一方面更多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推动,另一方面也要求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效率。


刘世锦:转变政绩观、防范金融风险、抓好三大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现在高质量发展要做的,是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些事都很不容易做到,要把这些事做成功,就需要更强的能力和创造性,有更大的和过去不一样的本事,做成以后也会更有成就感,而且是更好的政绩。所以,各级地方政府政绩观需要有很大调整,从高质量发展和指标体系来讲,以后恐怕就不能GDP挂帅,而要更多地重视就业、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稳定性、可持续性,这方面要探讨一些新的目标性指标。  质量型发展不是不要GDP,中国要的是长时间高质量、高效率、没水分、可持续的经济增速。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关。“这是三大攻坚战中的第一战,应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稳杠杆,不能加大风险隐患;二是防止债务处置不当,引发新风险;三是下决心解决政府、国企预算软约束问题;四是探索以市场为基础、规范的公共产品投资长效机制。”

在三大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最终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人均收入8000美元,与发达国家四五万美元的收入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质量变革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低效率的洼地,需要进行效率变革,使社会资源集中创造社会财富。我们还需要进行动力变革,把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把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质量红利。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中国面对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政府需再次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得到了广泛的分享,但当然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做得更好:8亿人口脱贫是世界经济史上最重要的成果,同时身价过亿的巨富人群也急剧增长,中国和其它国家一样,需要更加包容的发展模式。另外,注重教育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有限和选择性的开放政策也给国内经济带来活力。

90年代乡镇企业取得成功以后中国并没有延续扩大这个版块,进一步开放的需要催生了更大更强的企业;今天,中国又在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何种模式适用于当今的中国经济,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个发展阶段需要政府再次起到重要作用,来应对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治理环境污染、结构转型、人口转型、城镇化等等问题。



史蒂芬•罗奇:经济增长的具体数字远没有经济增长的质量重要

中国能依靠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一些短期问题,但这些都是小范围微调,最大的挑战是对经济改革的贯彻执行。

首先,经济增长的具体数字远没有经济增长的质量重要。过去几年我一直建议中国政府不要太过重视具体数字的预测,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阶段。  

第二条建议是,从供给端解决结构问题确实很重要,正如近两年中国政府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结构性改革不能只看一边,推动需求侧也很重要。只有供给没有需求,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国也是如此。



沈南鹏:高质量将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将使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我国科技研发和商业应用紧密结合,在很多领域的发展水平已经位于全球前列。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尽管在40年前就曾被热烈讨论,但在过去五年中才真正成为落地的行业,成为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创新技术。基于此,他特别调研相关产业,并将提交关于通过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放宽公共数据共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提案。


议题预告
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中国正经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何管理转型的进程,顺利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专门设置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分组会,邀请中外专家对这一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资料来源
人民政协报:刘世锦:高质量发展就要攻坚克难,需要更大的本事!


搜狐财经:刘世锦:通过质量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投资咨询网:刘世锦: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关;


搜狐财经:杨伟民: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过“三大关口”;


新华网:创建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从中央部门会议看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思路;


未来网:红杉资本沈南鹏:好的资本应具备三个特征 而非看短期套利


瞬变谈公众号:专访斯蒂格利茨